机械设备质量鉴定机构 异型管模具鉴定检验案例 苏州联正

一、质量鉴定背景介绍
河北某不锈钢制品公司(客户)向广东某模具公司(销售方)采购了一套异型管模具,双方通过《销售合同》约定模具尺寸及焊缝位置(焊缝须位于40mm宽度平面上)。但收货后,客户在实际调试过程中发现模具生产的产品焊缝位置错误(位于60mm宽度平面,而非40mm平面),导致产品焊缝分布不符合设计要求,整机无法使用。客户多次尝试后,仍未能解决焊缝位置偏差问题。协商无果后,客户认为模具存在重大缺陷,遂向当地某院提起诉讼。
二、委托事项与机构受理
某院因审理该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需要,正式委托第三方机械设备质量鉴定机构,要求对涉案异型管模具生产的产品焊缝位置与合同图纸设计的一致性进行客观鉴定。江苏联正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质量鉴定机构,受理了此项异型管模具鉴定检验的委托任务,旨在以科学方法还原事实,为法院提供技术依据,确保纠纷高效裁决。
三、鉴定流程和方法
联正严格遵循行业标准,组织专业鉴定专家组实施多维度鉴定流程:
现场勘验与资料审查:
专家会同委托方、申请方、被申请方抵达客户车间,进行现场调查。涉案模具已安装在机台上,专家组现场核实生产环境,并审查《销售合同》条款(“规格”栏明确规定焊缝位置在40mm宽度平面),但发现无其他技术文档(如说明书、检验报告等),需强化资料完整性评估。
样品采集与动态测试:
在各方见证下,申请方对模具进行调试生产,专家组现场取样3根导轨产品,并执行技术测量。
关键步骤如下:
使用精密测量工具,对样品宽度、高度、厚度及焊缝位置进行多轮测量(确保数据取平均值)。
结果表明:所有样品焊缝位置均位于60mm宽度平面上,与合同约定不符。
问题识别与技术分析:
鉴定过程中重点识别了焊缝位置偏移问题(合同约定为40mm平面),动态测试确认模具运行时焊缝偏差为结构缺陷,直接影响产品合格率。专家组通过对比合同附图与实测样品的焊缝分布,验证了偏差的存在。
四、鉴定机构给出的鉴定结论
综合现场勘验、技术测量及样品分析结果,联正鉴定机构给出明确的产品质量鉴定结论:
广东某模具公司所供模具生产的产品焊缝位置和合同图纸设计的焊缝位置不一致。
本鉴定结论基于证据确凿的技术数据,为法院裁决提供了可靠依据,强化了合同履行的公正性。
新闻推荐
新闻推荐